小的時候,父母都和我採用相同的稱謂稱呼長輩,明明媽媽應該叫外婆為媽媽,可是她也跟我一樣叫外婆。自己想不通,問他們,他們說是為了要跟我一起叫。這根本沒有解決我的疑問,可那時候自己小,也不知道深究。
現在我終於明白了,是為了不讓年幼的我混淆。因為小孩的模仿能力超強,以熙熙為例,聽見我叫爸比老公,他也跟著叫老公,弄得我們用了很長的時間才把他糾正過來。為了不讓他跟著亂叫,我們現在都互稱爸比和媽咪,當然這樣的原則也適用在稱呼其他人身上。
這大概就是很多人所謂的人生的蛻變吧,要真的走到那個階段才知道那個階段的甘苦。
做了媽咪才知道小孩子是這樣不聽話,你叫他吃飯,他要喝水;你叫他睡覺,他要玩。好像永遠都在跟你對著幹,不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。可是想想自己小的時候,不是也常常被父母這樣唸嗎?
做了媽咪才知道養小孩這麼辛苦,十月懷胎只是冰山一角,真的挑戰還在後面。於是才明白養母大過生母,養育之恩實在無以為報啊!
做了媽咪才知道為什麼媽媽以前都只吃魚頭,原來好吃的魚身要留給自己的仔,而且不會覺得這是一種犧牲,而是正常的反應,好東西一定先讓熙熙享用。
真的,成了母親以後,才開始真正學會思考問題時從別人的角度著手。大概是因為母子關係是世界上最極端的一種,一邊是完全的付出,一邊是完全的索取(這倒不是小孩刻意所為,而是做為最需要保護的人自然的行為),當我們從一邊跨越到另一邊時,才發現原來自己以前都在做些什麼,於是也就更能去反思在這個關係中自己應該怎麼做才能上對父母,下對子女。
到了這樣的地步才覺悟,也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。姑且邊走邊看囉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